- 積分
- 10270
- 金豆
- 金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最后登錄
- 1970-1-1
- 精華
- 聽眾
- 收聽
|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江蘇南京六合:農民畫繪就新圖景
漫步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的鄉村小路,屋墻上色彩明快的畫作隨處可見。在雙墩村張洼,一幅近百平方米的大型畫作撲入眼簾:藍天白云下,金黃的稻田一望無際,一位農民正手握畫筆站在稻田里描繪豐收場景。
六合農民畫是六合區冶山街道的特色文化品牌,2016年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冶山街道也因六合農民畫連續多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走進南京市六合區農民畫美術館,五顏六色的畫作讓人眼前一亮。一幅《無人機來幫忙》的畫作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農民們開著現代化的插秧機、收割機在田里插秧、收稻,一個個貼著“豐”字的糧倉裝得滿滿當當,還有一個新農人在操控無人機給地里的蔬菜噴藥施肥,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農民畫的特點是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沒有條條框框,可以大膽地夸張、變形,色彩奔放、濃烈。”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任胡斌介紹,農民畫這種“原生態藝術”主要采取勾線平涂的方式,不講究透視、比例、明暗等專業繪畫技巧。
展廳中有一位農民畫作者伏案創作,走近一看,她正在給一幅《鄉村養雞圖》上色。“農民畫的題材都是農民的身邊人、身邊事,追求一種‘拙’的效果。”南京市非遺傳承人王金鳳說,她從高中畢業到現在已經畫了40年,要用手中的筆畫出農民的新變化、農村的新風貌和農業的新發展。
為了傳承非遺技藝,六合區探索建立起農民畫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舉辦創作培訓班、重點培養骨干作者、在中小學開設興趣班、舉辦展覽和出訪交流等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不斷提升農民畫作者的創作水平。“農民畫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胡斌說,“孩子們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筆調夸張且充滿童趣,非常適合農民畫創作。通過學習農民畫,他們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
目前,冶山街道有農民畫創作骨干10余人,累計繪制作品20000余件,出版了《中國六合農民畫精品集萃》等畫冊,在國內外參加不同規模的展覽100余次。
如今,農民畫已成為六合的一張亮麗名片。六合將農民畫和鄉村旅游進行融合發展,以農民畫為特色打造了石柱林社區鈕莊、雙墩村金莊和張洼等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每年舉辦“大美冶山”旅游推介活動,六合農民畫藝術中心成為南京市鄉村旅游直通車目的地之一。
(本報記者 李 健 蘇 雁)
(責編:羅知之、李楠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