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0276
- 金豆
- 金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最后登錄
- 1970-1-1
- 精華
- 聽眾
- 收聽
|
李韻涵 韓宏 胡健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中國多地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6月10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多地博物館舉辦相關活動。
“江西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名錄當天公布,分別為大洋洲商代墓文物精品(伏鳥雙尾青銅虎、雙面神人青銅面具、鹿耳四足青銅甗、活環屈蹲玉羽人)、海昏侯劉賀墓文物精品(青銅雁魚燈、青銅編鐘、劉賀玉印、孔子徒人圖漆衣鏡、《論語》竹簡)、南宋持羅盤立人陶俑、元代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瓷谷倉、元代“陽平治都功印”銘玉印、元代青花帶蓋瓷梅瓶、清代個山小像圖軸、清代洋紅地洋彩萬國來朝圖瓷尊、井岡山八角樓的油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外宣言》布告。
商代伏鳥雙尾青銅虎是存世最大的先秦時期青銅虎,有“虎王”之譽,造型栩栩如生,紋飾繁縟富麗,是商代青銅藝術的輝煌之作,長江中游商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劉賀玉印是墓主為漢廢帝劉賀的關鍵實證,該印為和田白玉、螭紐,屬漢代玉印之精品。清代洋紅地洋彩萬國來朝圖瓷尊,記錄了乾隆時期外國使節前來中國的歷史,是古代中國盛世景象及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實證。
遼寧省博物館當日開展“光影有聲——走進皮影的世界”展覽,展出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遼寧皮影和陜西皮影。
其中,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皮影作品372件,以時間為線索,分為“鏤雕百態”和“影韻千秋”兩個單元。“鏤雕百態”單元以該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征集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遼寧皮影和陜西皮影為主,包括頭茬、影身、布景道具、影卷等。據策展人介紹,這些皮影作品造型古樸、刻工精細、人物俊美,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影韻千秋”單元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復州皮影戲、蓋州皮影戲、凌源皮影戲、岫巖皮影戲、錦州皮影戲中的傳統劇目、新編創新劇目為主,還展出了來自遼寧省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珍貴手工皮影雕刻作品、雕刻工具,以及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收藏的民間影戲班的影人和影箱等。
遼寧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覽打造了一個可觀、可玩、可聽、可游的互動空間,讓人們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山西省文物局推出的“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當日在運城上線試運行,將為民眾提供查詢、瀏覽、檢索、導覽、鑒賞、互動等一站式服務。大型文物叢書《山西文物大系·青銅器卷》舉行首發式。
2020年初,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出版集團共同策劃啟動《山西文物大系》大型出版工程,力圖為山西文明留下一座“紙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共規劃山西青銅器、古建筑、石窟寺等12個系列項目。
《山西出土青銅器全集·聞喜酒務頭卷》作為項目先期成果率先發布,全方位展現了酒務頭出土青銅器全貌。《山西文物大系》其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當日在沈陽故宮,“城韻——楊子江沈陽老建筑水彩畫展”展出,40余幅畫作描繪出沈陽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滄桑與變遷。
沈陽市民楊子江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是沈陽最早的文保志愿者之一,十分關注沈陽古代及近代建筑的變遷。他搜集了上千張老建筑資料圖片,其本人拍攝了上萬張照片,創作出100余幅關于沈陽老建筑的繪畫作品。近年來,楊子江還創作了大量以沈陽故宮為題材的水彩畫,將沈陽故宮以歷史畫卷的形式從精微局部到宏大全景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記者 李韻涵 韓宏 胡健)
(責編:王連香、楊迪)
|
|